你为什么需要“量化风控框架”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把“期望收益-方差”权衡数学化,为后续的风险度量与配置奠定基础。换句话说,先定义“风险”,再谈“收益”。
随后学界提出“相干风险度量”,指出传统 VaR 的缺陷,并给出更稳健的预期损失(Expected Shortfall, ES)作为替代。监管层也在新资本规则中将交易账簿内部模型的核心风险度量由 VaR 迁移为 ES。
可量化的关键指标与“红线”
- 波动率与目标波动
把仓位规模与预估波动率挂钩,通过“波动率目标”在高波动时降杠杆、低波动时提敞口,历史研究显示这能显著降低尾部风险,并在多类资产上改善风险调整收益(亦有研究提示并非对所有资产都有效)。 - VaR 与 ES
VaR 只告诉你“在某置信度下不超过的亏损”,但忽略更坏情形;ES 则关注“最差 α% 情形的平均亏损”,满足相干性(如次可加性)更符合组合层面管理。 - 最大回撤
最大回撤是账户“心理止损线”,适合作为止损或减仓触发阈值,与波动率/ES共同构成“三道门”。(概念与度量广泛使用于学术与实务文献,参见上节相关文献与监管文件。)
仓位与杠杆:把风险装进“预算”
- 固定比例法(Fixed Fractional)
按账户净值的一定比例定义单笔风险上限(例如 0.5%–1%),是最稳健的入门仓位算法之一。经典著作系统讨论了该方法的特性与优劣。 - Kelly 与“半 Kelly”
Kelly 给出在胜率与赔率已知时的最优长期增长仓位,但对估参误差极其敏感;实务常用“半 Kelly”等保守折扣以降低回撤与破产概率。 - 风险预算与风险平价
以波动率/边际风险贡献为单位分配权重,让各资产对组合风险贡献更均衡,是跨资产组合控制“单点失效”的有效途径。
动态仓位:波动率目标的三种玩法
- 简单波动率缩放
用近期年化波动率预测 σ̂t,把目标权重设为 wt ∝ 1/σ̂t,在多数风险资产上带来更低尾部与更稳的回撤路径。 - 条件波动率目标
只在“极端高/低波动状态”才调整仓位,研究显示可在多市场显著降低回撤与尾部风险,同时减少换手与杠杆占用。 - 重要提示
并非所有资产和因子都能通过简单缩放提升 Sharpe,对大类资产/某些因子需更审慎地评估。
止损、回撤止损与移动止盈:怎么设、何时触发
- 规则选择
学术证据表明:在“随机游走”环境,简单 0/1 止损规则往往降低期望收益;在存在动量等可预测性时,止损可能改善结果。这提醒我们止损规则应与策略特性匹配。 - ATR 参考
用 ATR 作为波动自适应止损距离的近似标准,可减少噪音触发。 - 交易所/券商层面的“现实”
止损市价单不保证按触发价成交,剧烈波动或跳空时可能明显滑点;如需价格保证可用止损限价,但可能错过成交。
执行与“隐性成本”:把滑点记进账
回测与实盘的差距,常来自手续费、点差、冲击成本与机会成本。实现偏差(Implementation Shortfall)就是评估“理想价与成交价”之间的综合差异的标准指标,应纳入绩效与风控看板。
回测防“造神”:统计稳健性与多重检验
- 数据窥探与过拟合
同一数据上反复挑规则,会把偶然性当能力。White 的“现实检验”与后续研究给出在多模型比较下的显著性评估框架。 - DSR(Deflated Sharpe Ratio)
考虑非正态与多重检验后,对 Sharpe 进行“去水分”校正,是筛选真信号的重要工具。 - PBO/CSCV
评估回测过拟合概率与稳健性的通用框架,帮助判断策略在样本外的生存率。
分散化不等于无敌:相关性在危机中会“塌”
极端市况下,资产间的相关性在下跌时趋同上升,单靠常态期的分散未必能在熊市护航,这要求组合在风险预算与对冲上更主动。
把风控落地:可复用的执行清单
第 0 步:定义红线
账户级:单日亏损阈值、单月最大回撤阈值、风控熔断(暂停新开仓/降杠杆)。策略级:每笔风险上限 f(如 0.5%–1%)、品种级敞口上限。
第 1 步:建模与口径
统一收益口径(含分红/利息)、成本口径(手续费、点差、冲击、机会成本),执行“实现偏差”统计;风险口径统一用波动率、ES 与最大回撤三联表。
第 2 步:仓位与杠杆
默认固定比例法;若策略波动强相关,可叠加波动率目标或条件波动率目标;跨资产组合采用风险预算或风险平价。
第 3 步:止损体系
策略层:结构性止损(逻辑失效、信号翻转)。交易层:ATR/回撤/时间三类触发二选一组合;对跳空敏感的标的优先止损限价。
第 4 步:监控与再平衡
每日波动率与尾部风险监测,触发阈值自动降杠杆或清空;周度对风险预算偏离进行再平衡。
第 5 步:回测稳健性与门禁
参数网格→现实检验/CSCV→DSR 过滤→留出法与滚动窗口;不达标不上线。
常见问答(精简)
问:目标波动是否一定提升收益
答:不一定,但在多数“风险资产”上能显著降低极端亏损与波动的波动,是控制回撤的有效“刹车”。
问:止损到底用不用
答:取决于策略可预测性。纯随机游走时,简单止损可能拖累收益;存在趋势/动量时,止损更可能发挥正效应。
问:VaR 和 ES 选哪个
答:组合与监管视角更偏向 ES;若仅做简化监控,可并行观测 VaR 与 ES 的“夹角”,以免低估尾部。
极简公式与参数模板
波动率目标权重
wt = min{wmax, Vtarget / σ̂t}(可加入平滑与换手惩罚)
固定比例头寸
头寸名义 = 账户净值 × f / 止损距离(按 ATR 或百分比)
风险预算(平价)
令各资产边际风险贡献相等,解权重向量 w 使 RCi(w)=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