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 BTC,也要有方法论
如果你的目标是长期参与加密市场、但不想在“选币”“换仓”上耗精力,那么只做 BTC是一条足够简单也足够稳的路径:流动性最好、叙事最稳、数据与工具最丰富。问题在于:什么时候买、怎么买、跌了怎么办。
本篇给出一套可落地的框架:用趋势过滤(Trend Filter)决定“本期是否执行买入”,用定投(DCA)在时间上分散价格噪音。趋势过滤的思想来自时序动量(TSMOM)与长均线择时的长期证据;而“定投 vs 一次性”的取舍,有多家机构给出系统比较。我们把这些证据折进可执行的参数与 SOP。
一、策略骨架:趋势过滤 + 定投,为什么有效?
1)趋势过滤:只在“顺风期”执行扣款
- 时序动量(TSMOM):资产过去一段时间涨,未来继续上涨概率更高,这在多资产长期样本中被反复验证(AQR 等)。核心做法是“按自身过去收益”判断方向,而非与其他资产横比。
- 长均线过滤:用200 日均线(SMA200)或10 月均线作为“是否开/加仓”的简单闸门,行业与学术的经验显示,能显著改善大回撤体验(经典 10 月均线研究)。
要点:TSMOM 的“时间序列自我比较”在加密上也有新证据(含体量/成交量权重的变体);对只做 BTC 的个体投资者而言,SMA200/10 月均线是成本最低、最稳健的趋势代理。
2)定投 DCA:把同样的风险,分期去承担
- 定投 vs 一次性(LSI):Vanguard 的多市场长期研究显示,一次性投入在收益中位数上更优(约 2/3 的历史窗口胜出),但定投更平滑路径风险,减少“买在局部高点”的心理压力。对于现金陆续到位或更在意回撤体验的人群,定投更友好。
3)把两者叠加
- 机制互补:趋势过滤减少熊市阶段的无效扣款,定投分散牛市后半段的追高风险。BTC 的周期内回撤在牛、熊阶段都可很深,趋势+定投同时照顾了“何时买”和“怎么买”的两端。
二、可复制的“趋势 + 定投”判定器(入门到进阶)
入门口径(零基础即可执行)
1)趋势条件(二选一,满足其一即可扣款):
- 当日或当周收盘价 位于 SMA200 之上;或
- 月度收盘价 位于 10 月均线之上。
这两个指标的定义与用途在主流财经教育与研究中均有详解。
2)定投频率:
- 每周一次,固定日期(避开周末/重大事件日更稳);
- 资金来源为固定现金流或“上周未执行额度”结转。
3)停买规则:
- 收盘价 跌回 SMA200 下方(或 10 月均线下方),当期跳过,不做“越跌越买”;
- 直到价格重新站回趋势线之上,再恢复扣款。
进阶口径(证据更强、噪音更低)
1)时序动量(12 个月)为正才买
- 以过去 12 个月收益为判定(大于 0 为正);
- 12 个月 TSMOM 的有效性在多资产长期样本、以及最近的加密研究中均有证据。
2)双阈值合并(更保守):
- 条件 A:SMA200 之上;且
- 条件 B:12 个月收益为正;
- 两个都满足才执行本期定投。
这样可显著减少熊市中“越买越亏”的路径风险(赢在回撤体验,而非追求极致收益)。
三、DCA 的三种“聪明变体”
1)波动率目标 DCA
- 以 30/60 日年化波动估计“当前风险”,当期金额按“目标波动/当前波动”比例缩放(限制在 0.5×—1.5×),做到“高波动少买、低波动多买”。该思想来源于波动率目标组合与风险平价,常被用来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
(可用简单历史波动作为代理;波动的含义见金融基础条目。)
2)错峰双周 DCA
- 若将 BTC 与“现金等价物/稳定币利息”结合,可在双周错峰执行:第一周小额,第二周在趋势与波动都“放行”的情况下加码,有助于降低一次性冲击成本与滑点。
3)“反向定投”锁盈
- 牛市后段,可以把账户权益的 1%–2%/周固定结转为稳定币(或法币现金),遇到链上/衍生品拥挤与流动性恶化时加一档(这类“环境”指标在行业周报与仪表盘常见)。
四、参数与流程模板(可直接套用)
1)基础参数(建议起点)
- 频率:每周三 20:00(当地时区)
- 趋势过滤:SMA200(或月线 10MA);若两者并用,以更保守为准
- TSMOM:12 个月收益 > 0 视为“顺势”
- 单期金额:基准等额;启用“波动率目标”时,再乘以缩放系数
- 停买/复买:跌破趋势线则停买;重新站上趋势线 + TSMOM 为正→恢复
- 风险预算:账户级回撤阈值 -12% 预警,-18% 强制降仓(改为半额 DCA)
说明:200 日与 10 月均线均为“长周期过滤器”的常见代表,研究和实务长期使用;它们是定义清晰、易复现的规则,最适合“只做 BTC”的用户把“是否买入”变成按钮。
2)执行 SOP
- 每周/每月节奏:
- 周一回顾上周是否满足趋势/TSMOM;
- 周三定投窗口 → 满足则下单,不满足则跳过;
- 月末核对:累计投入、平均成本、已实现/未实现损益、回撤;
- 下单方式:选择深度好的交易对,TWAP 切片(如 30–90 分钟)以减小冲击与滑点;避开宏观数据发布窗口。
- 记账与复盘:建立“投入 vs 净值 vs 回撤”的面板;当停买超过 4–8 周仍未复买,记录原因并评估参数是否过严。
五、BTC 的“周期与回撤现实”:为什么需要过滤器
比特币周期具有“穿越牛熊的深回撤”特征:即使在牛市内,也会出现两位数级的阶段性回撤、并触发去杠杆链条。链上与市况周报长期跟踪这类现象:
- 例如 2024–2025 年度内的阶段性压回,出现**-20% 至 -30%**级别的牛中回撤;
- 过去四轮周期的相对回撤曲线,清晰展示了“涨途中的深回撤是常态”。
这些经验并不用于“择顶抄底”,而是告诉我们:用趋势过滤减少下行段的无效买入,是把回撤体验纳入流程的必要步骤。
六、定投 vs 一次性:该怎么选?
- 一次性(LSI)在收益中位数层面可能更好,但在心理与路径风险上更吃紧;
- **定投(DCA)**减少“买在短期高点后连跌”的痛感,尤其适合现金流分期到账或对回撤更敏感的投资者;
- 折中做法是:“底仓一次性 + 余下用 DCA”,或“趋势恢复后一次性补齐到目标仓位,再用 DCA 维持”。
这些结论有大型资管的研究背书,你可以据此结合自身偏好做取舍。
七、风控与“退出”设计:别把规则只写在注脚里
1)账户回撤预算
- 设置账户级回撤阈值(如 -12% 预警、-18% 强制),触发后减半定投金额或暂停,等待趋势恢复。
2)计划性离场
- 达到年度目标收益或市场进入“过热 + 流动性脆弱”环境时,按阶梯锁盈把少量浮盈转为稳定币备用;这是为了应对牛后段的“剧烈回撤”。
3)执行质量管理(TCA)
- 无论定投还是一次性,滑点与冲击会长期侵蚀净值。把“成交方式、下单时间窗、切片参数”做成固定模板,并定期测算成本。定义、做法与实务在传统与加密市场是一致的。
八、实用问题与答疑(FAQ)
Q1:用哪条趋势线更好?SMA200 还是 10 月均线?
二者都常见,本质都是“长周期过滤”。SMA200 更细(日线),10 月均线更钝(避噪)。把它们各自回测难度与执行成本也算进去:对纯手动投资者,10 月均线的误触更少;对自动化执行,SMA200 反应更及时。两者在方法论与证据上都站得住。
Q2:时序动量会失灵吗?
任何规则都有失效期;TSMOM 的稳健性来自长期与跨市场证据,以及最近在加密资产上的增量研究。但它不是“圣杯”,因此我们用过滤 + 定投的组合,让两者互相兜底。
Q3:定投周频 vs 月频差别大吗?
从执行与行为角度,周频更容易坚持,也更均匀分散价格波动;月频的“窗口”更集中,遇到事件日冲击更大。若配合“波动率目标”,周频更易调节。
Q4:只管 BTC,会不会错过更高收益的山寨币?
会,但换来的是更少的黑天鹅与更好的执行质量。若你未来考虑加第二资产(如 ETH),也可把本文框架扩展为双资产篮 + 容忍带再平衡;方法不变,复杂度微增。
Q5:熊市里一直停买,会不会错过抄底?
趋势过滤的目标不是“买到最低”,而是降低错误买入的频次。等趋势恢复后再买,长期看更贴合“以回撤体验换稳定复利”的初心。
九、落地清单(直接复制到你的 Notion / SOP)
- 选择趋势指标(SMA200 / 10 月均线 / 12M TSMOM)
- 设定定投频率(周)与基准金额
- 开启“波动率目标”(10%–15% 目标,金额按目标/当前波动缩放)
- 建立停买/复买规则(跌破趋势停买;重回趋势 + TSMOM>0 复买)
- 账户回撤预算(-12% 预警;-18% 强制)
- 执行方式(TWAP 30–90 分钟;避开数据窗口)
- 月度复盘(累计投入、平均成本、回撤、执行成本)
- 牛后段“锁盈模板”(每周 1%–2% 权益转稳;事件前加一档)
结语:少做选择题,多做流程题
“只做 BTC”的好处,是把时间精力从“信息过载”里解放出来。用趋势过滤把“何时买”变成机械的开关,用定投把“怎么买”变成日历动作,再用风控与执行把“回撤体验与成交摩擦”压到可承受的水平。
你不需要总是跑赢别人;你需要的是稳定地跑完一个又一个周期。
参考与延伸阅读(精选)
- 定投 vs 一次性:Vanguard 研究报告与投资者教育文章(一次性在中位数层面更优,但定投更友好于路径风险)。
- 时序动量(TSMOM):AQR 经典论文与后续研究;加密资产的 TSMOM 与成交量加权变体。
- 200 日/10 月均线:指标定义与战术资产配置研究。
- BTC 周期内回撤与牛中回撤:Glassnode 周报与仪表盘(周期对比、牛市回撤、风险评估)。
- 执行成本与切片交易:趋势策略与交易执行在宏观与 CTA 研究中的做法(长均线研究中亦涉及执行假设;可据此设定 TWAP 实操)。
- 波动与风险基础:波动定义与度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