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定“年化 15%/20%”时,只看理想情形的平均收益,却忽略了波动带来的复利折损与不可避免的回撤。更现实的方式,是反向推:先给出可承受的最大回撤与历史波动,再用夏普比、波动拖累近似式把“算术收益”换算成更贴近长期复利的“几何收益”,据此得到合理的目标区间。本文给出一套可落地的倒推流程与公式,外加审核清单。为便于查证,关键概念均给出权威出处。
三个核心量:几何收益、年化波动、最大回撤
- 几何收益(CAGR):长期复利下真实“落袋”的平均年化收益,受波动拖累影响。对波动不大的资产,常用近似式:几何均值 ≈ 算术均值 − ½×方差(单位用小数)。该关系可由对数正态/GBM 框架推出,也有实务分析与教材背书。
- 年化波动(σ):收益率标准差的年化。常见做法是以日对数收益的样本标准差乘以 √252 年化(SEC 文件对“如何年化波动”的定义示例)。
- 最大回撤(MDD):区间内从峰值到谷值的最大跌幅,是“最糟糕下行”的量化。
倒推思路总览
- 先给“风险预算”:可容忍的目标最大回撤 MDD*(如 −20% / −30%)。
- 用历史数据估计波动 σ 与基准回撤 MDD₀。
- 设一个现实的风险补偿水平(夏普比 S),据此把波动“换成”期望超额收益:期望算术收益 m ≈ Rf + S·σ;再用“波动拖累”把 m 转成长期复利预期 g ≈ m − ½·σ²。
- 用 MDD 约束检查可行性:若历史 MDD₀ 超过你的 MDD*,按比例缩放仓位(或目标波动)直至满足,再看看对应 g 是否还达标;不达标就降低目标、延长期限或引入分散/择时/风控以提升 S。关于“夏普与回撤”的关系,学术与量化研究都指出:在随机游走框架下,夏普越低、波动越高,出现深回撤与长回撤的概率和持续期越大。
关键公式与解释
- 夏普比(超额收益/总波动):S=(m−R_f)/σ。这里的 m 是算术平均年化收益,R_f 为无风险利率。
- 波动拖累近似:g≈m−½·σ²。它将算术收益 m 调整为更贴近长期复利的几何收益 g。直觉上,波动越大,复利越“被拖累”。
- 最大回撤与绩效的结合指标:Calmar/MAR 比率(约等于 CAGR ÷ 最大回撤),业内常用于评价需要穿越回撤的策略(CTA/对冲基金等)。
“三步倒推”实操示例(示意)
场景:你愿意承受的最大回撤是 −25%,无风险利率 R_f 假设为 3%,参考历史数据,备选资产或组合的年化波动 σ≈15%,历史最大回撤 MDD₀≈−35%。
- 先按夏普假设推收益:若用较为保守但有实证支撑的夏普区间 0.3–0.5(如长期 60/40 的历史夏普约 0.32,广义股票长期约 0.4 的量级),则
m ≈ R_f + S·σ ∈ 3% + [0.3,0.5]×15% = 7.5%–10.5%。 - 再扣除波动拖累求长期复利:
g ≈ m − ½·σ² = m − 1.125%,因此 g 区间约 6.4%–9.4%。 - 与回撤预算对齐:历史 MDD₀ 为 −35% 高于 −25%,则可先把目标波动按比例缩放为 σ′≈15%×(25/35)≈10.7%;此时
m′ ≈ 3% + S·σ′,g′ ≈ m′ − ½·σ′²(波动拖累减轻),对应的长期复利也会下降,但回撤风险与心理可承受度更匹配。若 g′ 落到你的心理线以下,你需要下调目标收益、拉长期限,或引入更高质量分散/择时/风控以抬升 S。关于“回撤与夏普/波动”的定量关系,随机游走与经验研究均说明:夏普的提升能显著缩短和减轻回撤。
注:年化波动、算术/几何收益与 MDD 的标度关系并非严格线性,上述按比例缩放是实务中的保守近似,用于目标设定阶段的“先验校准”,真实交易仍需回测与情景/蒙特卡洛检验。年化与计算口径请保持一致。
把“回撤”硬性约束进目标:两种常用框架
1) Calmar/MAR 约束
先定一个你愿意接受的 Calmar 区间,再由 MDD* 倒推 CAGR 目标:
目标 CAGR ≈ Calmar* × |MDD*|。例如 Calmar=0.4、MDD*=−25%,则目标 CAGR≈10%。然后再用上文夏普与波动拖累的关系去校准其可行性。
2) Roy 安全第一(Safety-First)
若你关心“年化至少不低于 X% 的把握”,可使用 Roy 的安全第一准则:最大化 (E[R]−MAR)/σ,等价于最小化“跌破最低可接受收益”的概率,和夏普比只差在把无风险利率替换成“最低可接受收益”。适合以“保底目标”来选组合或调仓。
为什么不能只看历史平均收益?
- 平均收益没考虑“波动拖累”:同样的算术均值,波动更大的资产几何收益更低。
- 历史样本期对夏普与回撤影响极大,单看“高收益年份”容易高估目标。CFA 等研究亦提示应关注风险调整收益而非裸收益。
进阶:用“下行波动”替代“总波动”
若你主要担心亏损,可以用 Sortino 比率把总波动换成“下行偏离”(Downside Deviation),或用 Ulcer Index(基于回撤深度与持续时间)刻画“让人胃痛的下行”。这些指标能让“目标收益/风险”的匹配更贴近体感。
一页检查清单(可直接落地)
- 统一口径:确定收益、波动、年化方法与样本窗口(如日对数收益、年化乘 √252)。
- 给风险红线:写下 MDD* 与最低可接受收益 MAR。
- 估 σ 与 S:用历史/同类平均给一个保守的夏普区间(如 0.3–0.5)作“第一性假设”。
- 倒推 m 与 g:m ≈ Rf + S·σ,g ≈ m − ½·σ²。
- 回撤校准:若 MDD₀>MDD*,相应缩放目标波动/仓位并重算 g;记录 Calmar 是否落在可接受区间。
- 压力测试:用历史危机窗口与蒙特卡洛验证目标的稳健性(关注回撤深度/长度分布)。
- 复盘与沟通:目标收益不是“喊口号”,应附带对应的波动与回撤区间,以及达成它所需的交易/分散/风控手段。
常见误区
- 用前几年的“牛市平均”直接当长期目标;忽视样本偏差与集中持仓导致的高估。
- 混用算术与几何平均,或忽略“波动拖累”。
- 只盯年化、不写回撤红线与容忍期,导致执行中“看见回撤就降仓,反弹又加仓”。
- 一味追求“满 Kelly”带来的增长率上限,却没有承担相应的巨大回撤与资金轨迹波动;实务上常用“分数 Kelly”(如一半 Kelly)以控制回撤。
延伸阅读与数据口径
- Sharpe 比率定义与用法。
- 最大回撤的定义与用途;Robeco 的计算说明。
- 波动拖累与几何/算术收益差异。
- 夏普与回撤/回撤长度关系的随机游走视角。
- Sortino 与 Ulcer 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