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脉络:从“无代币计划”到“开始探索”
Base 在 2025 年 9 月的 BaseCamp 活动上表示“开始探索发行原生代币”,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在 X 上确认正在“探索”,但强调“尚无明确计划”,属于理念更新与可能性的讨论。此前 Coinbase 帮助中心长期写明“目前不计划发行新网络代币,ETH 为原生 Gas”。这一转向为市场带来想象空间,但官方口径仍是审慎。
二、为什么说“若运营得当,BASE有机会冲击前五”
要进入前五,参考 2025 年 9 月 14 日市值快照,第 5 名 Solana 约 1,305 亿美元,意味着新代币需在数个周期内跨越“千亿美金”量级的门槛。判断可行性,需从“分发能力 × 资金沉淀 × 收入与叙事 × 合规路径”四条主线评估。
1)分发与流量:Coinbase 的“入口位势”
Coinbase 拥有数以百万计的月度交易用户与庞大的资产托管体量。其 2025 年 Q2 股东信与多家数据源显示,月度交易用户约 870 万量级,公司在“把金融系统上链”的战略上持续发力。若 Base 代币用于激励创作者/开发者或治理去中心化,Coinbase 的分发与合规基础设施可转化为强力冷启动与持续吸引。
2)资金沉淀与网络体量:Base 已有“重资产”护城河
L2BEAT 显示,Base 的 TVS(总安全价值)在 2025-09-16 时点约为 158.6 亿美元,其中 USDC 跨链沉淀超 40 亿美元、ETH/衍生品超 32.9 亿美元、cbBTC 超 22.9 亿美元;这类高信用资产(USDC、cbBTC)为网络稳定性与支付结算提供了硬基础。
3)交易活跃与收入:高频、高并发、费用领先
Base 的单日交易峰值在 2025-05-29 达到约 1,403 万笔,显示其在社交、支付与长尾场景的并发承载力。Token Terminal 的排行亦显示 Base 位居 L2 费用(Fees)领先梯队,叠加 OP Stack 的标准化分润模型(按更高者:收入的 2.5% 或毛利的 15% 返还 Optimism Collective),为长期可持续“正循环”(生态激励—使用量—费用—再投资)提供依据。
4)稳定币与比特币化资产的“结算枢纽”
Base 对 USDC 的原生支持与 cbBTC 的快速增长,形成“美元稳定币 × 比特币锚定资产”的双轮驱动:USDC 在 Base 的跨链沉淀超 40 亿美元;cbBTC 自 2024 年 9 月上线后,供应在 2025 年 8 月突破 3 万枚级别,相关借贷/交易市场在 Base 上活跃。若代币设计能将稳定币流量、支付与开发者生态绑定至 Base 治理与质押安全,叙事闭环将更完整。
三、对标建模:要进入“前五”,Base 需要什么样的代币设计?
前五门槛约等同于当下的 SOL 市值区间。结合 L2 的业务与合规现实,以下三类设计有现实性(并非官方方案,仅为分析假设):
A. 治理+去中心化排序器(Sequencer)质押
不改变“ETH 做 Gas”,用 BASE 负责治理与排序器去中心化质押,按出块绩效分配链上费用与 MEV 分润(遵循 OP Stack 分润标准);早期不承诺“高收益”,强调“安全与服务质量”与开发者/创作者补贴。参考 a16z 提出的“发行后锁定与长周期释放”规范,以抑制短期投机。
B. 开发者与创作者增长基金
将代币的一部分用于“Mini-apps/Frames、支付、游戏、社交”的应用扶持与返利,重点绑定 USDC 支付、cbBTC 资产与社交类应用的交互;把“费用回流—生态补贴”制度化。
C. 基础设施与合作伙伴质押
为支付、稳定币、跨链桥、做市与风控服务提供“合作伙伴质押位”,以降低基础设施侧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增强长期留存。
在这些路径下,假设完全摊薄估值(FDV)控制在“生态可承受”的区间、释放曲线平滑、社区分配与开发者基金具有中长期约束,市值有机会向“前五门槛”的数量级逼近;反之,若出现激进解锁与无序补贴,估值将难以稳住。
四、三条“能否进前五”的关键变量
变量一:生态日活与“非投机”交易占比
Base 的高并发记录很亮眼,但要跻身前五更需要“可复利的日常使用”,如稳定币支付、社交应用、游戏与长尾小额结算。若 Frames/Mini-apps 等产品线可持续提升非投机交易占比,估值韧性更强。
变量二:费用与收入的持续领先
Token Terminal 的费用榜领先意味着更强的现金流潜力,但需关注周期性回落;只有在多季度维持领先,并把费用回流为开发者与创作者激励,叙事才能闭环。
变量三:合规与上市路径的确定性
Coinbase 作为美国上市公司,其对证券法的审慎是常态;Armstrong 的表态亦强调“尚无明确计划”。与此同时,Coinbase 正寻求在美推出链上证券/代币化股票等产品,显示其在合规赛道的积极性——若监管配套落地,将为 Base 的代币化与资产上链叙事增加可信度。
五、风险清单:为什么“运营得当”是前提
1)监管与合规不确定性:美国证券法口径、交易所自律、代币分发对象与方式,都会影响上线节奏与二级市场流动性。
2)生态增长与留存:若应用侧(支付、社交、游戏)增长不及预期,费用与收入将回落,估值难以支持高位。
3)与 OP Stack 的分润与技术路线:标准化分润需要与 Optimism Collective 协同,排序器去中心化与跨链互操作的技术演进亦需时间。
4)对标门槛高:当前前五门槛约 1,305 亿美元,宏观与周期波动皆可能拉高门槛。
六、给团队与投资者的“操作化”建议(研究向,不构成投资建议)
对项目方
A)坚持“ETH 为 Gas、BASE 负责治理与去中心化排序器”的分工,避免破坏以太坊与 Superchain 的互操作性预期;
B)延长释放期、设置真实贡献考核(开发者、创作者、支付/结算量),减少短期抛压;
C)将费用的稳定部分用于生态扶持与安全预算,确保“费—投—增”飞轮正向循环。
对研究者/机构
A)跟踪 L2BEAT 的 TVS 构成变化,尤其 USDC 与 cbBTC 的占比;
B)跟踪 BaseScan 的日交易与失败率、平均 Gas 与拥堵时段;
C)跟踪 Token Terminal 的费用/收入排名与季度变动,检验现金流质量。
七、结论
Base 从“无代币计划”到“开始探索”的表态,为“基础设施代币化”的下一步打开空间。若代币定位围绕治理与排序器去中心化、以费用分润与生态激励形成长期正循环,叠加 Coinbase 的入口分发、稳定币与比特币化资产沉淀以及高并发表现,BASE 具备向前五量级市值冲击的“结构性可能性”。但这条路依赖耐心的合规推进、稳健的释放与扎实的应用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