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看“年化收益”容易被放大了的光鲜数字误导。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的年化波动远高于传统资产,历史上也多次出现 80% 左右的深度回撤;这意味着高回报数字往往伴随高波动与高回撤的代价。评估策略时,应把波动、回撤与“波动拖累”一起纳入,并使用 Sharpe/Sortino/MAR 等风险调整指标,而不是只看一个年化数值。
年化三个常见误区
1)把短期收益“年化”当真
把一周或一个月的收益简单年化,容易夸大预期并忽视季节性与波动变化。权威教材与投资百科明确指出:对短周期收益做年化会放大误差、忽视波动结构,结论容易失真。
2)把“平均收益”错当长期回报
算术平均(“平均收益”)不考虑复利与路径,容易高估真实增长;长期表现应以几何平均/年复合增长率(CAGR)衡量。CAGR能平滑路径,但它也“遮住了”波动与风险,需搭配其他指标使用。
3)忽略“波动拖累”
在对数正态假设下,长期几何平均回报≈算术平均回报 − ½×波动率²(即“波动税/波动拖累”):波动越大、长期复合回报越被“吃掉”。这正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平均收益”,高波动资产的最终复利可能更差。
数据侧证:高收益伴随高波动与高回撤
- 波动:以 2025-01-31 为基准,比特币近一年年化波动约 54%,而黄金约 15%、全球股票约 10.5%。同样的“年化收益”,置于不同波动环境下,风险含义完全不同。
- 回撤:比特币历次牛熊之间,峰谷回撤常见在 70%–86% 区间,多家研究机构与媒体均有统计。单看年化的“亮眼数字”,很容易忽视这种“穿越周期的深坑”。
只看年化不够:用风险调整指标说话
- Sharpe 比率:单位“总波动”带来的超额回报。波动越大、同等收益下 Sharpe 越低。
- Sortino 比率:只惩罚“下行波动”,对“向上波动”不过度惩罚,更适合偏右偏态资产。
- MAR 比率:CAGR ÷ 最大回撤,直接回答“为了这么多回报,承受了多深的坑”。
实务要点:同等年化下,Sharpe/Sortino/MAR 更高的策略,通常风险-回报质量更好;而“高年化 + 低 Sharpe/低 MAR”往往意味着换来的是更剧烈的波动与更深的回撤。
小算式:波动如何“吃掉”你的复利
若一资产算术年化期望为 μ,年化波动为 σ,在常见模型下其长期几何年化近似为 μ − ½σ²。例如:同样 15% 的算术年化,若 σ=50%,则几何年化约为 15% − 0.5×(50%)² = 15% − 12.5% = 2.5%;波动巨大时,复利显著被拖累。
落地做法:别再被“年化神话”带节奏
1)报告口径
- 同时给出:CAGR、年化波动、最大回撤、Sharpe、Sortino、MAR(起码三者)。
2)对比规则
- 只在相同区间、相同频率、相同成本模型(手续费/滑点/资金费率等)下比较年化与指标,避免“梨子比苹果”。(成本建模见你站内相关文章)
3)短期结果处理
- 禁止用 7 天、30 天“乘以 52/12”吹年化;若确需展示短期表现,一并给出区间内的波动、回撤与样本规模说明。
4)路径与情绪管理
- 在材料中直观展示权益曲线与回撤曲线,让读者看到“为年化所付出的情绪成本”(回撤持续时间、深度与频率)。
选基准与场景:把“年化”放回语境里
- 资产对比:用 BTC/ETH 对标时,请同时呈现它们各自的年化波动与历史回撤,避免“只看收益不看风险”。
- 周期对比:牛市与熊市混合的完整周期更能代表真实体验;单取牛市窗口的年化,容易“美化”。
FAQ
Q:CAGR 本身是不是就足够?
A:CAGR 只讲“起点到终点”的平滑复合增速,不揭示路上的波动与回撤;请至少配 Sharpe/Sortino/MAR 一起看。
Q:为什么我看到的“平均年回报”比实际赚到的少?
A:因为“波动拖累”——长期几何回报低于算术平均;波动越大,拖累越重。
Q:短期策略的高年化能信吗?
A:谨慎看待。短期年化会放大偶然性与季节性,且忽略波动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