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交易计划怎么写?目标收益、最大回撤与退出规则全指南

把“价格梦想”变成“可执行规则”

个人账户最需要的是一份能落地的交易计划:写清目标收益与风险边界、把仓位与止损数字化、明确什么时候退出与暂停。专业投资流程会用“投资政策声明(IPS)”把这些前置到规则层,强调回报目标必须与风险承受度、期限与约束一致,这种自上而下的写法同样适用于个人交易者。

一、先定“目标收益”与“风险边界”:配套而非对立

  1. 回报与风险要匹配
    回报目标必须与风险目标一致,不能只写“年化 XX%”却不写“最多能承受多大波动与回撤”。CFA 资料把“回报目标 + 风险容忍度/约束”视为策略的核心结构。
  2. 用“最大回撤(MDD)”说人话
    最大回撤衡量从高点到低点的最深跌幅,是评估下行风险的直观指标,可与“回报/最大回撤(RoMaD、Calmar)”一起使用。但它不体现恢复时间与损失频率,需要与其他度量配合。
  3. 给出一个“示范档位”
    许多合规/机构或模拟资金会用“目标年化 + 最大回撤阈值 + 触发复盘线”的三件套作为计划骨架,例如“目标年化 10–15%,最大回撤 10%–15%,触发 10% 回撤则降风险/复盘”。请按自身波动偏好与策略特性收敛到你能坚持的档位。

二、把“仓位大小”算清楚:从简单到进阶

1)固定比例风险/“2% 规则”(上手快)

每笔仅冒账户净值的 1%–2% 风险,以止损距离反推下单数量:仓位=账户可承受亏损÷单笔交易的止损点值。优点是纪律强、易执行;缺点是在胜率/赔率变化时不够敏感。

2)波动率/ATR 约束(与止损联动)

用标的的波动(如 ATR)来缩放仓位,波动高就减仓、波动低则加仓;同时用 ATR 的倍数设止损与追踪止盈,形成一体化风控。

3)Kelly 与“分数 Kelly”(进阶慎用)

Kelly 以胜率与盈亏比给出“长期增长最优”的下注比例,但对参数误差极其敏感、回撤剧烈,实务常用“1/2 或 1/4 Kelly”降低波动与心理压力。若没有稳定可验证的胜率/赔率估计,请勿生搬硬套。

三、把“退出规则”写进系统:止损、止盈与停机线

1)价格型止损:市价 vs. 限价 vs. 触发限价
  • 止损单(Stop-Loss):触发后按市价快速离场,优先保证执行;适合极端波动时控制风险。
  • 触发限价(Stop-Limit):可控价格但不保证成交,容易在急跌时“挂空”。
  • 移动止损/追踪止损:保护已得利润。
    选择时需理解各自在高波动环境下的利弊。
2)波动型止损:ATR 倍数与指标跟随

ATR% 止损用“波动倍数”避开随机噪音;趋势跟随类(如均线/超级趋势 Supertrend)也常用作出场或移动止损的参考。

3)时间/事件型退出:给交易一个“有效期”

设定“持仓最长期限”或“触发事件后退出”(如财报/升级/链上事件后不持票过夜),可减少策略漂移与信息错配带来的风险。〔通用方法论,配合个人策略定义〕

4)账户级“停机线”

设置“日亏损上限、周亏损上限、累计回撤上限”,一旦触发当日/当周暂停交易与回顾。此类“停机线”是职业交易/资金评估的硬性纪律,在高波动市场尤需遵守。

四、目标收益如何“现实落地”?

1)把“波动先于回报”

先定目标波动或回撤,再推得可实现的收益区间。学术与业界研究长期讨论“波动率目标/风险配比”的好处:在预估波动上行时降杠杆、波动回落时恢复权重,有助于令净值更平稳。

2)算上“实施偏差(执行成本)”

决策价到成交价的差异(含手续费、滑点、税费、等待等)会侵蚀计划收益,需纳入月度复盘。把“实施偏差”设为必填字段,就能避免纸面胜率与实盘背离。

五、把计划写成一页纸(可复制模板)

账户目标

  • 目标年化/季度收益:写区间,如 8%–15%
  • 最大回撤:账户净值自高点回撤不超过 X%(触发 Y% 进入降风险/暂停)

仓位与风险

  • 单笔风险:不超过净值的 1%–2%
  • 仓位算法:固定比例风险 + ATR 缩放;可选分数 Kelly(若有稳定边际)

入场与退出

  • 入场条件:信号、时间窗口与失效条件
  • 止损:ATR×N 或固定价差,优先市价止损以确保离场;若用触发限价,需预案“跳空未成交”处理
  • 止盈:以 R 倍数(如 2R/3R)分批了结,或用追踪止盈(ATR/超级趋势)跟随
  • 时间止损:持仓超过 N 根K线/ N 天仍未达到目标则退出

账户级限制

  • 当日/当周亏损上限:如 -2%/ -4% 即停机复盘
  • 相关规则:极端行情遵守监管机构关于止损/停牌/保证金的风险提示(高波动日慎用止损单堆叠)

执行与记录

  • 成交记录:进场价、出场价、数量、费用、滑点、实施偏差、截图与备注
  • 复盘频率:每周/每月;指标含胜率、盈亏比、RoMaD 与回撤恢复时间

六、三个“容易忽略但很要命”的细节

  1. 止损并非万能“护身符”
    止损单在触发时按市价执行,跳空与瞬时流动性稀薄会导致成交价劣化;而止损限价可能根本成交不了。选择前先理解订单类型的差异并在高波动日格外谨慎。
  2. “最高增长”未必等于“能坚持”
    Kelly 给出理论最优增长,但真实世界里参数不确定、心理承受有限,常用分数 Kelly 折中,确保你在回撤期不被心理击穿。
  3. 养成“交易日志”与“停机复盘”的习惯
    记录每笔交易与情绪,有助于识别过度交易、策略漂移与执行偏差,职业与合规资料均强调记录与复盘的重要性。

七、把“梦想价位”变成“条件检查表”

与其纠结“ETH 何时到 1 万”,不如把价格叙事拆成可观测的条件:你的计划回报与回撤是否仍在轨?执行是否合规与可复制?订单类别与流动性对你的止损是否友好?当指标脱轨或触发停机线时,先缩风险、再评估,而不是改计划去迎合价格。

FAQ

Q:最大回撤设多少合适?
没有通用数字。参考你的历史回测/实盘波动与心理承受度;用 RoMaD 等指标综合看“单位回撤回报”。超过“触发线”就降风险或暂停。

Q:止损用市价还是触发限价?
高波动市场优先保证“能离场”,市价止损更可控;若用触发限价,要预案“未成交”的二级退出路径。留意监管与交易所对止损在极端行情中的风险提示。

Q:仓位用 Kelly 好吗?
若你没有稳健可验证的胜率与赔率估计,不建议用满 Kelly;分数 Kelly 更贴近真实世界。新手建议先用固定比例风险 + ATR 缩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