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先用定投,再谈频率
定投(Dollar-Cost Averaging, DCA)是在固定时间间隔以固定金额买入,目标是弱化情绪与择时误差、平滑成本。主流投教与加密科普都将其视为新手友好、可自动化的长期方法。
同时要正视一个事实:长期历史上,一次性投入(LSI)在多数样本期胜率更高,但定投能显著降低“刚买就跌”的心理与路径风险——因此对担心抄顶的投资者更友好。
频率的本质权衡:波动 vs 成本
- 波动越大、分批越能平滑路径。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历史与隐含波动显著高于传统资产;用比特币为例,机构研究显示其年化波动常为股指的数倍。
- 交易越频繁、摩擦越高。每多一次买入,都会产生手续费与潜在滑点;这些“实施偏差(Implementation Shortfall)”会把纸面优势磨平。
- 执行要可自动化。主流交易所的“自动定投/循环买入”支持日/周/双周/月等频率,方便把计划固化到系统里。
一句话结论(先给可用答案)
多数人可把“每周一次”作为比特币/以太坊定投的默认频率;当你手续费更高、单笔金额较小或仅月度有现金流时,可降到“半月/每月”;当你的手续费接近零、且希望最大化平滑,可尝试“更高频(如每日/每两日)”。接下来用数据与执行细节把这套选择讲清楚。
用“加减法”选择你的频率
第一步:以“周”为默认
周频在“平滑效果/成本/好执行”之间较均衡:主流平台原生支持周频循环买入,且较日频显著节省手续费与操作摩擦。
第二步:按费率做减法(费高→降频)
参考常见费率区间(以公开资料为准):Binance 现货基础费率起步约 0.1%,开启BNB抵扣后现货可减25%(至约0.075%);OKX 现货常见起步Maker 0.08%/Taker 0.10%,并对特定地区与用户类型动态调整。若你的账户无法享受折扣或所在地区费率上调,优先把频率从“周”降到“半月/每月”。
第三步:按现金流做减法(发薪节奏→对齐频率)
如果你的入金在“月度/半月度”发生,就把定投频率与资金到账频率对齐,减少闲置现金与操作复杂度。
第四步:按波动做加法(波动高→可升频)
当市场进入“高波动期”,更高的分批密度更能平滑买入价。可用期权隐含波动指数(如Deribit DVOL/ETHDVOL)衡量短期预期波动:DVOL值约÷19≈预期“日波动”百分比,DVOL显著抬升时,提高频率更有意义。
一个“拍脑袋但有根据”的小算式
把每次买入的“预期平滑收益”与“额外成本”做对比:
- 预期日波动≈DVOL÷19;若从月频改周频,名义上把平均入场点分散到≈4次,平滑效应与波动正相关。
- 额外成本≈每次买入的双边手续费+典型滑点;手续费参考交易所费表与折扣规则,滑点参照“滑点/实施偏差”的通用定义与经验。
当“分散带来的路径平滑收益”小于“多出来的成本”时,就不值得进一步升频。
BTC 与 ETH 的差异点(决定是否“更高频”)
- 波动与叙事节奏:比特币周期性与宏观联动更强;以太坊还受生态与技术升级(如扩容/费用变动)影响。波动高的阶段,更高频次更能平滑。
- 执行通道:若走中心化平台,手续费是决定频率的主因;若走链上DEX,要把网络费一起算入(尤其在链上拥堵时)。〔方法论提醒,视场景而定〕
可直接照抄的三档方案
方案A:默认稳妥版(适合多数人)
频率:每周一次
买入日:固定为每周同一天
触发条件:不看盘、固定金额
理由:周频有足够平滑效果且手续费可控,平台原生支持,设置一次即可自动跑。
方案B:低费/大额账户(可升频)
频率:每2~3天一次(或工作日/每日)
前提:享受平台币折扣或低费率、单笔金额不至于被固定费用侵蚀
加分项:使用BNB抵扣或平台VIP阶梯,实际费率更低时,升频的边际性价比更好。
方案C:月度现金流/手续费敏感(可降频)
频率:半月或每月
前提:仅在发薪或定期入金日才有现金流;所在地区费率较高或网络费敏感
注意:月度虽更省费,但短期路径波动更“粗粒度”。
执行层面:把“计划”固化到系统
- 选择“自动定投/循环买入”
Binance Auto-Invest 与 OKX Recurring Buy 都支持按日/周/双周/月周期自动扣款与买入,减少忘记执行或情绪干扰。 - 费用“卫生习惯”
开启BNB抵扣可把Binance现货手续费降至基础费的75%;OKX与其他平台采用阶梯费率,注意你所在地区的最新规则。 - 记录与复盘
每月复盘一次:统计本月成交均价、实际费率与滑点,观察“升/降频”后的净效果,避免只看名义价格。“实施偏差”的定义与度量可作为对照表。
和“马丁加仓”不是一回事
市面上也有把“加倍摊成本”的马丁策略称为“DCA”的产品;这与传统定投“固定金额、固定频率”的原则不同,风险暴露亦显著更高。OKX 帮助文档就明确区分了“DCA(定额/定期)”与“马丁(亏损加倍)”的机制差异。
FAQ:三个常见追问
Q1:周 vs 月,长期差别大吗?
A:核心差别在“路径体验与成本”。更高频更平滑,但手续费笔数多;更低频更省费,但可能“刚买就跌”的体感更强。可先用周频起步,再根据实际费率与心态调整。
Q2:定投会不会错过大行情?
A:会有“慢一拍”的机会成本。长期统计显示 LSI 在多数样本期胜率更高,但定投能显著降低择时后悔与行为失误,适合风险厌恶或现金流分散的投资者。
Q3:如何判断“该不该升频”?
A:看两点:其一,隐含波动(如DVOL)是否显著抬升;其二,你的“实际费率”(折扣后)是否足够低。前者代表平滑收益变大,后者代表边际成本变小。
一页式执行清单
- 频率预设:默认每周;遇高费/小额→降到半月/每月;遇高波动且低费→升到每2~3天。
- 自动化:在交易所开启Auto-Invest/Recurring Buy,锁定固定金额与时间。
- 费用优化:开启BNB抵扣(Binance)或对照所在地区费表(OKX)。
- 复盘指标:本月成交均价、总手续费率、滑点/实施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