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量在量化里如此重要
三十余年的金融研究表明,过去表现较好的资产在中期往往继续跑赢,反之亦然。早期的经典论文系统记录了买入近期赢家、卖出近期输家的策略能获得超额收益,这一“横截面动量”在不同市场反复被验证。
除了“比谁更强”,另一条主线是看单个标的自身是否延续趋势,即“时间序列动量”(TSMOM):若过去一段时间收益为正则做多、为负则做空。这一现象在股指、外汇、商品与国债等58个流动性强的期货/远期合约上均显著存在,并被后续研究与数据集长期跟踪更新。
跨资产层面,“价值+动量处处皆在”的研究发现,动量溢价不仅存在于股票,还遍及多类资产,并与价值风格呈互补关系,组合化能提升稳健性。
在加密市场,动量是否同样有效
加密资产的收益驱动与传统资产不同,但多项研究发现其存在可预测的动量特征:以过去回报度量的动量因子对未来收益具有解释力;同时,针对加密的时间序列动量与横截面动量也有实证支持。
需注意的是,加密动量的尾部风险更为剧烈,近年的研究提示动量策略可能在特定环境下出现显著“动量崩盘”,这要求在仓位与波动管理上更谨慎。
两类动量:横截面 vs 时间序列
横截面动量在同一时点对一篮子标的“强弱排序”,常见做法是以3–12个月历史收益排序,做多前层分位、做空后层分位;时间序列动量则只看单资产自身的过去回报符号来决定多空方向。前者强调相对强弱,后者强调顺势跟随,二者可在同一组合中互补使用。
常用的动量落地方法
- 均线动量
以价格相对长期均线的偏离来判断趋势方向与强弱,设定跨越触发与出场规则。学术上常用12个月回看并持有1个月的TSMOM作为基准因子。 - 通道突破(Donchian)
使用一段时间内的最高价/最低价构成上下轨,向上突破做多、向下突破做空,是期货与加密趋势跟随中广泛使用的规则,亦衍生出“四周规则”等简化版本。 - 相对强弱/排序
对同类资产以历史收益或动量分数排序做相对多空,可与风险平价或行业中性等约束叠加,降低非预期暴露。横截面证据源自经典文献并被多市场重复。
仓位与风险:让“纸面优势”走向“可实现收益”
动量策略容易在极端波动中放大回撤,因此仓位与波动管理至关重要。
a) 波动率目标/缩放
在高波动时降杠杆、低波动时提高权重的“波动率管理”能显著改善夏普比与尾部表现,亦被证实可缓和动量崩盘的冲击。
b) ATR/波动度定投与止损
用平均真实波幅(ATR)或历史波动率决定单笔名义头寸与止损距离,使不同标的在“风险单位”上更可比,避免单一高波动资产主导组合风险。
c) 组合与风格互补
将动量与价值、风险平价或趋势跟随的多期限信号结合,有助于降低单一风格失灵期的集中风险。

动量崩盘:它何时更危险、如何应对
学术研究指出,动量在极端市场阶段可能出现“少见但持续”的大幅回撤,常发生在恐慌后市场急速反转期间,且在高波动状态更易出现。实务缓解手段包括波动率缩放、对冲宽基暴露、限制个券集中度与使用风险预算。
面向加密市场的具体建议
- 以时间序列动量为主、横截面为辅
加密标的之间相关性与体量差异大,先用TSMOM决定多空,再用横截面的相对强弱做权重微调更稳健。 - 优先选择流动性与做市成熟的资产
研究多以市值较大的加密资产为样本,尾部标的的滑点与冲击成本会吞噬动量溢价。 - 叠加波动率管理与通道/均线的多期限确认
用周/月度级别的突破或均线信号确认趋势方向,并以波动率目标控制杠杆与仓位,降低“假突破”与极端回撤。
回测到实盘:一份可执行流程
步骤1:定义信号与持仓规则
选择TSMOM或横截面动量,明确回看窗口、持有期与再平衡频率,指定做多/做空或多空对冲的约束。以12M回看/1M持有的TSMOM可作为基线。
步骤2:风控与仓位
采用波动率目标或ATR定投,设置单笔与组合级的风险上限,并定义极端波动下的减仓与停机阈值。
步骤3:成本与执行
对比理论价与成交价,评估实施偏差(IS)、点差与滑点;对加密合约策略,将资金费率与杠杆约束纳入净值模拟。执行质量直接决定动量溢价的可实现比例。
步骤4:压力测试与监控
回放历史的极端阶段(如急跌后反弹)评估动量崩盘暴露,并配置波动率缩放或基准对冲,动态监控因子敞口与回撤。
常见问答(FAQ)
动量与均值回归是否矛盾
不矛盾。文献显示中期存在动量,长期可能均值回归,两者在不同尺度并存。策略层面可用动量捕捉中期趋势、用估值或基本面约束长期风险。
用哪种动量更适合加密
时间序列动量更贴合“顺势而为”的逻辑并便于多空管理;横截面可作为权重与分散的增强层。两者结合更稳健。
是否存在“动量在危机里一定赚钱”
并非总是如此。管理期货与趋势跟随在部分股灾阶段具备“危机阿尔法”,但动量也会在急速反转期遭遇崩盘,需要波动率管理与对冲。
通道突破与均线交叉谁更好
两者本质都在捕捉趋势。通道对“新高/新低”更敏感,均线更平滑。可用多期限通道与均线交叉共同确认方向,并以波动率目标控制仓位。
行动清单(可直接套用)
- 选定基线:用12M回看/1M持有的时间序列动量做基准,再叠加横截面排序微调权重。
- 设定风险:以年化目标波动率或ATR做仓位与止损管理,统一不同标的的风险单位。
- 确认趋势:用Donchian通道或“四周规则”与均线交叉做双重确认,减少假突破。
- 防崩盘:在恐慌高波动期下调风险敞口或引入基准对冲,关注动量在急反转阶段的历史行为特征。
- 从纸面到小额实盘:显式计入点差、滑点与资金费率;上线后用实施偏差与回撤阈值做持续监控与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