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区分 Alpha 与 Beta
在任何可重复的投资流程里,先把收益拆成“系统性曝光带来的回报”(Beta)与“超出系统性解释的部分”(Alpha),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在赚什么、凭什么持续。单因子世界里,CAPM 用市场收益解释资产的期望回报;多因子世界里,价值、规模、动量等风格因子进一步解释了更多可复制的风险溢价,而剩余项才是“真正的”管理人能力。
Beta 是什么:从 CAPM 到多因子 Beta
在 CAPM 框架下,资产的期望回报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市场风险溢价乘以该资产对市场的敏感度(β),β可通过对超额收益做回归得到,是“随市场起落”的系统性波动暴露。
三因子/四因子模型将 Beta 拓展为一组对风格因子的敏感度:规模(SMB)、价值(HML)与动量(UMD)等,这些暴露解释了大量股票收益的共同结构,使“看似 Alpha”的表现常被重新归因为因子 Beta。
Alpha 是什么:Jensen Alpha 与“真 Alpha”
Jensen 在 1968 年提出以 CAPM 为基线度量的 Alpha,用以衡量相对应得回报的超额表现;该度量至今仍被广泛用于基金与组合评估。
从更严谨的角度,Alpha 指在合适的多因子基准(含市场与风格因子)下仍无法解释的那一部分。行业研究反复提醒:如果基准设置不当,或忽略因子暴露,表面 Alpha 往往只是“未被归因的 Beta”。
Alpha 与 Beta 的“零和”与可复制性
Sharpe 的“主动管理算术”指出:在一个封闭市场里,税费前所有主动管理的超额收益加总为零,费用后整体小于零。因此,Alpha 在总体上是稀缺的与零和的,而 Beta 与可复制的因子溢价更像“可规模化”的长期来源。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长期统计显示,主动基金要持续打败基准难度很高。S&P 的 SPIVA 年报与持久度(Persistence)报告长期发现,跨多年窗口能稳定进入前列的主动管理人比例很低。
因子投资:把“可复制的 Beta”系统化
MSCI 等机构将价值、规模、低波动、质量、动量与股息等常见风格因子视作系统性风险溢价,并在方法学中以透明、规则化的方式构建可投资指数,方便投资者直接“买到因子 Beta”。
跨市场研究也记录了价值与动量等风格在多资产、多国家中的广泛存在性,这进一步强化了“把一部分超额收益当作可复制 Beta 管理”的实践基础。
资产配置与 Beta:大部分波动从何而来
经典的 Brinson 框架将组合表现拆解为战略资产配置、战术偏离与证券选择,并在养老金样本上发现战略资产配置对总回报的解释占比最为关键。无论个人还是机构,先把“核心 Beta”配置对,再在其上做增量的 Alpha 追求,常是更稳健的路径。
便携 Alpha(Portable Alpha):把 Alpha 叠加到想要的 Beta 上
所谓“便携 Alpha”,是将目标指数的 Beta 用期货/掉期等工具合成,同时单独用一篮子与市场低相关的策略去获取 Alpha,并将两者叠加。这样既不打乱战略资产配置,又能把优秀管理人的 Alpha“移植”到任意基准之上。
近年来机构对便携 Alpha 的兴趣回升,研究与实践资料详细讨论了其资本效率、治理要求与当下环境下的适配性。
如何度量与归因:回归、R²、信息比与“基本法则”
在实务中,常用时间序列回归对组合做因子归因,观察各 β 的显著性与 R²;AQR 的实践指南强调同时看 β 的大小与 t 统计量,避免“经济显著但统计不显著”的错判。
进一步,信息比(IR)用超额收益的均值除以跟踪误差,衡量主动回报的“效率”。Grinold 的“主动管理基本法则”指出,预期 IR ≈ 预测能力(IC)× √有效独立下注次数(Breadth),为研发组织提供了“技能 × 频次”的定量框架。
成本、拥挤与容量:Alpha 的三大“磨损源”
即使有统计上的 Alpha,交易成本与容量约束也可能将其“磨平”。基于 19 个成熟市场、万亿级实盘交易数据的研究表明,多数著名异常在合理规模与成本下仍具有可实现性,但边际容量会限制规模扩张。
因子拥挤会增加回撤与换仓成本,降低策略的边际 Alpha;指数与研究机构也提供了拥挤度量工具,帮助投资者审视拥挤风险。
投资者实操路线图:把 Alpha/Beta 管理落到表格
- 明确基线 Beta:以主流市值加权指数或因子指数构建核心仓位,减少无意识的风格漂移。
- 做好因子归因:用多因子回归区分“风格 Beta”与“真 Alpha”,定期复核显著性与稳定性。
- 选择 Alpha 源:优先低相关、可解释、具备流程可复现性的策略来源,并在组合层平衡相关性。
- 评估实现成本与容量:使用历史成交/冲击模型与限额约束,量化可承载的资金量。
- 便携 Alpha/叠加:当需要保持特定 Beta 暴露时,用衍生品合成 Beta,再叠加独立 Alpha 流。
- 监控与再平衡:跟踪 IR、回撤、拥挤指标和交易成本的漂移,必要时降档或调整权重。
常见误区与修正
误把“未归因的因子暴露”当 Alpha,源于基准与模型选取不当;修正方法是采用覆盖市场与风格的多因子基准并检查 β 的统计显著性。
认为“长期 Alpha 广泛可得”,忽视 Sharpe 的零和约束与 SPIVA 的长期验证;修正方法是用容量/成本/拥挤视角评估 Alpha 的可持续性。
结语
Beta 是多数投资者长期回报的“底座”,Alpha 是少数管理人在合理基准之上的“稀缺增量”。先把核心 Beta 做对,再用严谨的归因、成本与容量评估去追求高质量、可移植的 Alpha,才是更贴近工程化与可复现性的超额收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