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策略的“三件套”与一条底线
网格的本质是在预设的价格区间内,分层挂出一组买卖委托,让价格在区间内波动时不断“低买高卖”;搭建时必须先明确区间上/下界、网格数量(及间距),再定义止损/停机规则。各大交易所的官方指引都把“设置上下限与网格数”作为创建网格机器人的核心步骤,并支持等差或等比间距两种排布方式。
第一步:区间判定(简化法)
1)先问“适不适合做网格”
用趋势强度过滤器筛选——常见做法是用 ADX 判断是否处于弱趋势/震荡环境:ADX 较低往往意味着行情更接近区间;文献与实务资料常以 20–25 一线作为“弱/强趋势”的经验阈值参考。
2)画出候选箱体,再加一点“余量”
用近 60–90 日的波动结构(高/低点或布林带)估出箱体。布林带以均线±标准差刻画波动区,带宽收窄常对应低波动阶段;突破带边时,常见做法是结合其他指标判断是否进入趋势。
为避免“假突破”把区间踩穿,在上下界各加上约 0.5–1 倍 ATR 的缓冲带;ATR是用来度量波动幅度的经典指标,适合界定“正常噪音”的尺度。
第二步:网格数量与间距(简化法)
1)先选排布:等差 or 等比
等差更直观,等比能让高价区与低价区的相对价差一致。OKX 对期货/现货网格均提供这两种间距选项。
2)用“价差 ≥ 成本”反推网格数
每一格理论毛利要覆盖“交易成本”,否则规模越大越被摩擦吃掉。做法:
- 估算单笔成本=双边手续费+典型滑点;币安等平台的现货挂/吃单费率通常起步约 0.1%,使用平台币支付可享 25% 折扣,实际以当期费表为准。
- 典型滑点在高波动或流动性不足时显著上升;滑点定义为期望价与成交价之差,这一现象在高波动或大额市价单时更常见。
- 令“单格价差/中价 ≥ 2–3 ×(双边费+典型滑点)”,再据此反推在既定区间内可容纳的网格数量;价差过小就减少格数或放宽区间。
3)合规校验:别被过滤器“卡单”
上线前按交易所的 exchangeInfo
规则逐笔校验 MIN_NOTIONAL
(最小名义额)、LOT_SIZE
(最小数量/步进)与 PRICE_FILTER
(价格精度),否则会被系统拒单。
第三步:止损与停机(简化法)
1)ATR 止损:用波动幅度定“护城河”
把止损距设为区间边界外的若干倍 ATR(如 1.5–2×),目的是让“正常噪音”不轻易触发,而真正的趋势滑出区间才切断。ATR 被广泛用于波动止损与“吊灯止盈”等规则。
2)通道/带宽突破:把“停机键”写进策略
当价格有效收于区间外、布林带出现显著扩张,或 ADX 从低位抬升到趋势阈值以上时,触发暂停/重建网格,避免在单边市里被动加仓。
成本、滑点与成交质量:三件要入账的“现实项”
手续费只是开始;滑点与执行延迟同样会把纸面优势磨平。标准做法是用“实施偏差(Implementation Shortfall)”框架,记录从决策价到成交价的全部差额与费用,这在高波动时尤其关键。
滑点最容易出现在高波动、低流动性或使用市价单的场景;若以止损市价出场,需预期与接受一定偏离。
上线前后的执行清单(可直接套用)
1)区间与守门
- ADX 低位、带宽收敛优先做网格;突破或 ADX 抬升则停机或重置。
2)网格数量与间距
- 先选等差/等比,再按“价差≥成本”原则反推格数;成本用当期费率与典型滑点估算。
3)下单合规
- 启动前抓取交易所过滤器,逐笔自检
MIN_NOTIONAL/LOT_SIZE/PRICE_FILTER
。
4)止损与停机
- 用 ATR 倍数做边界外止损;通道/带宽突破或趋势抬升触发暂停。
5)成本与报表
- 把手续费、滑点与实施偏差都纳入策略报表,定期核对“理论 vs 实盘”。
常见问答(FAQ)
Q:网格数量有没有“万能值”?
没有。数量取决于区间宽度、费用与滑点;当单格价差无法覆盖成本时,格子越密越吃亏。费率、折扣与零费活动会改变阈值,需用当期费表回代。
Q:等差和等比怎么选?
等差直观、便于手工校验;等比能让不同价位的相对价差一致。OKX 等平台在创建网格时都支持两者,实盘按标的特性选择即可。
Q:为何要管“最小名义额/步进”?
未达到交易所的最小名义额、数量步进或价格精度,会被系统直接拒单,导致策略“有信号没订单”。校验口径在交易所开发文档里有明确字段与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