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金怎么做加密量化?从生活预算切出“策略份额”

起点不是策略,而是“能承受的那一小份钱”

在讨论网格、因子或回测之前,先回答两个问题:你的现金流允许你拿出多少可承受亏损的资金做实验?若今天全部归零,是否不会影响房租、餐食、还贷与家人生活?个人理财的常见做法是先建立应急金,再谈投资与投机;监管与投教机构的材料都强调,先为突发支出留出缓冲,能显著降低“被市场情绪裹挟”的概率。

第一步:用一个简单预算法估出“可投资现金流”

可以先用 50/30/20 预算法“粗算”:税后收入中,50%用于必要支出、30%可自由支配、20%用于储蓄和投资;这是一个入门级、可按地区与阶段调整的经验法则。你的“可投资现金流”通常来自这 20% 与部分可支配支出。

随后,把这部分现金流再切三层:
1)应急金层:先目标到位,一般建议预留若干月的日常开支作缓冲。
2)长期与稳健层:用于长期资产的定投与低波动配置。
3)策略份额层:真正拿来跑量化策略、可承受回撤的小额资金。

第二步:把“风险承受”写成白纸黑字

专业投资会在投资政策声明里同时定义回报目标与风险边界(如最大回撤、流动性约束与时间目标),并区分“愿意承担的风险”(风险偏好/容忍度)与“有能力承担的风险”(风险承受力/Capacity)。把这套框架简化到个人层面,可避免“明知不该却手痒加码”。

第三步:给小资金设“基础组合”——先活下来,再求效率

1)DCA 作为默认底座

定期定额能弱化择时焦虑、维持纪律。长期统计显示,若一次性持有时间足够长,整笔投入(LS)通常胜率更高;但对大多数非专业投资者,DCA更能降低“刚买就跌”的心理压力与路径风险。可以先用主流平台的 Recurring Buy/Auto-Invest 自动化执行,按周或月度扣款。

2)网格/做市类策略:只用“策略份额”的一小部分

网格适合震荡区间内的“低买高卖”,但需要考虑交易所最小名义额(MIN_NOTIONAL)与每笔手续费,否则格子太密、单笔太小会被成本吃掉。你可以在交易所开发文档或交易规则里查到最小名义额与价格步长等过滤器。

3)波动目标(Volatility Target)思路:用“仓位大小”而非“预测”来控险

学术研究显示,简单的“高波动降杠杆、低波动升杠杆”的风险缩放,能在多类资产/因子上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但也存在样本外表现与实现细节的争议。对个人小资金而言,更务实的用法是把它当“缩放档位”:当日或当周波动升高就主动减仓。

第四步:把“策略份额”落到数字与动作

A. 先定账户护栏

单笔风险不超过账户净值的 1%–2%,超额亏损当日停机;这是面向活跃交易者的常见纪律线,目的是避免连续亏损把账户打穿。

B. 再定执行频率与成本上限

小资金要特别在意手续费与滑点(实施偏差)。如果你每周定投一次,综合费率可能比日频低得多;实施偏差的通用定义是“决策价到成交价之间的差额(含费用/滑点/税费)”。

C. 检查“能不能下单”的技术门槛

许多交易对有最小名义额/步长限制,订单太小会被拒;下单前核对交易所的 filters 与交易规则。

D. 必要时先在模拟盘“跑一圈”

OKX 提供 Demo Trading,并明确 API 调用需在请求头加入 x-simulated-trading=1;先用模拟盘验证网格间距、频率和风控是否按预期触发,再上真金白银。

第五步:按“波动—费用—门槛”三要素选频率与品类

1)波动:加密资产的年化波动显著高于传统大类;高波动期更适合分散买点、降低单笔敞口。
2)费用:参考你的实际费率与折扣;主流平台现货基础费大致在 0.08%–0.1% 区间起步,按阶梯与平台币抵扣递减。频率越高、笔数越多,费用越不可忽视。
3)门槛:确保每笔下单满足最小名义额,不然策略会频繁报错或成交失败。

第六步:把平台工具用起来,减少“手滑”

主流交易所支持“自动定投/循环买入”,可设置每日、每周、双周或每月的计划;也有现成的网格/定投机器人。新手建议先用官方工具而非第三方接管资金权限,等验证稳定再考虑 API 自动化。

第七步:一页式“策略份额”计算与执行清单(可直接照抄)

1)算出可投资现金流:税后收入×20% 起步;结合实际调优。
2)先把应急金补足至目标区间,再分配到长期与策略份额。
3)策略份额分桶:

  • 70% 做 BTC/ETH 的 DCA 底座(周或月)
  • 20% 做低频网格或区间策略(注意费用与最小名义额)
  • 10% 做“小实验”(新模型/新信号),连续亏损 N 笔自动停机
    4)账户护栏:单笔风险≤1%–2%,当日亏损达线暂停。
    5)成本核算:每月复盘实施偏差、实际费率与成交合规率。
    6)先在 OKX 模拟盘跑通参数与触发,再上线真仓。

常见追问

Q:小资金值得做网格吗?
要看两点:你的每笔订单能否过最小名义额门槛,以及单笔手续费是否把毛利吃掉。若门槛偏高或费率较高,优先用 DCA 打底,网格只占小比例。

Q:频率选日、周还是月?
在费用不变的前提下,更高频能平滑路径;但对小资金,手续费与滑点更关键。多数人可先周频,按费率与波动再微调。

Q:有没有“更聪明”的仓位方法?
可以用“波动目标”做缩放,高波动期主动降风险、低波动期恢复常态,但要意识到学术界对样本外表现仍有讨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