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会的组合搭法:稳健策略打底,机会策略增益

为什么是“稳健 + 机会”的二元结构

资产配置长期被证明是组合回报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以低成本、广分散的“核心”来稳定底座,再用若干“卫星”策略做有边界的进攻,是被机构与投教长期验证的做法。它的要义不是押单一叙事,而是在同一账户里把“稳”与“进”分开治理。Vanguard 的资料将此框架称为 Core–Satellite:核心用低成本的广泛指数暴露维持纪律,卫星用有把握的风格/因子/策略做小比例的倾斜。该方法强调没有“硬性比例”,但原则是核心要能长期持有、成本低、跟踪误差小。

第一步:写一页“账户政策”(目标、约束与风险承受)

先用投资政策声明(IPS)把目标收益、风险容忍度/承受力、流动性与期限写清楚。CFA Institute 的指引建议在 IPS 中明确风险偏好与约束,避免事后随价格改规则。对于个人账户,一页纸即可:目标区间、最大回撤线、允许的策略清单、再平衡方式与停机条件。

第二步:确定“核心–卫星”的职责分工与比例

核心职责是提供低成本的市场β与跨资产分散,卫星职责是承载可验证、可复用的“进攻”来源(如趋势/动量、风格与择时)。Vanguard 的资料指出:组合的关键已不是“主动或被动二选一”,而是如何在风险容忍度下把两者混搭;核心偏被动,卫星可主动,但都应在成本与跟踪误差可控的前提下运行。常见实务是让核心占绝大比例、卫星小比例机动,具体比例依个人情况自定。

第三步:把“稳健策略”搭实——低成本 + 年度再平衡

核心层建议选用低费用、广分散的资产暴露,并用“年度再平衡 + 合理带宽”维持目标权重。Vanguard 的量化比较显示,在考虑交易与税负成本后,很多投资者用年度再平衡能在风险–成本权衡上较优;阈值触发或更高频再平衡需要更密集监控且成本更高。

实践要点:

  1. 使用指数底仓或等权/市值加权的广分散敞口,控制管理费与换手。
  2. 设定“年度复位 + 偏离带宽”的组合规则,既控制漂移又避免过度交易。
  3. 记录再平衡的“实施偏差”(包含手续费、滑点、等待与未成交机会成本),不要只看理论价。Perold 在 1988 年提出的“实施偏差”框架是衡量执行质量的标准化方法。

第四步:选择“机会策略”的三条主线(可选其一或组合)

  1. 趋势/时间序列动量(TSMOM)
    跨股票指数、外汇、商品与债券期货,时间序列动量在 1–12 个月尺度上被系统性观察到;其思路是顺势加权,通过多空或多资产分散获取趋势溢价。文献显示长期统计显著,但也存在“动量崩塌”的极端阶段与负偏度风险,需用风控与缩放管理敞口。
  2. 波动率目标/风险缩放
    当预估波动升高时自动降杠杆、波动回落时恢复权重。Moreira & Muir 的研究表明,针对市场与多种因子采用“按 1/σ² 缩放”的波动管理,历史上提升了夏普并在衰退期降低风险暴露;后续研究则提醒“样本外/实时”执行细节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卫星的“档位调节器”,而非孤立押注,更贴近个人账户实际。
  3. 风格/结构性倾斜与风险均衡
    在跨资产中按风险而非名义权重做平衡,让每类资产贡献类似的风险份额,即“风险平价”思想;该思路在多轮经济周期中用于获取更平滑的风险暴露,但需要动态管理与再平衡。

提示:以上“卫星”不必都用,关键是你能解释其收益来源、可承受其坏时刻,并有明确的缩放与停机规则。

第五步:给“机会策略”装上刹车与油门

  1. 敞口缩放
    用波动指标或回撤状态缩放卫星权重,避免把卫星做成“隐性满仓”。当市场或策略进入异常高波动阶段,优先降权而非“加倍扛”。波动管理思想与实证可作为参考。
  2. 分数 Kelly/增长分配
    Kelly 理论在参数准确时能最大化长期增长,但现实中估计误差会放大回撤;因此实务更常用分数 Kelly 或“增长组合的分数配置”,兼顾增长与可坚持性。
  3. 风险预算与停机线
    为卫星设置独立的“最大回撤阈值/日周损失上限/连亏停机”,触发后自动降权或暂停;核心与卫星分别记账,避免卫星风险外溢到核心。

第六步:跨周期的再平衡与复盘

  1. 复位节奏
    年度再平衡往往能在“成本–跟踪误差”之间取得较好折衷;若采用阈值法,配合年度校验有助于减少交易频率。
  2. 卫星特有的监控项
    趋势/动量需关注“崩塌风险”与负偏度,必要时降低杠杆或与核心的债券/现金缓冲对冲尾部。相关研究对动量“崩塌”机理与可预测性有系统讨论。
  3. 执行质量
    月度汇总实施偏差,区别“模型有效”与“执行拖累”。如果交易成本/滑点偏高,应降低调仓频率或改用更低成本的实现路径。

一页式落地模板(可直接照抄)

账户目标
• 目标年化与容忍的最大回撤区间
• 期限与流动性约束
• 可用品类与禁用项

核心(稳健策略)
• 品类与权重区间、费用上限
• 再平衡:年度复位;偏离带宽设定
• 记录实施偏差

卫星(机会策略)
• 策略清单:趋势/动量、风险缩放、风格/风险平价(三选一或多选,合计权重≤X%)
• 敞口缩放:波动或回撤驱动
• 停机线:单策略 MDD/连亏阈值与恢复条件
• 资金与交易频率上限

例:
• 核心 80%:广分散指数底仓,年度再平衡;偏离±5%触发校准。
• 卫星 20%:趋势/动量 + 波动目标的组合,按波动缩放敞口;单策略回撤达阈值即降权并观察期。

FAQ

问:核心与卫星的比例有标准答案吗
答:没有硬性比例。关键是核心要覆盖长期目标、成本低且可长期拿住;卫星取决于你的风险承受与能力圈。Vanguard 强调“没有硬规则,但有重要原则”,先把核心打稳,再谈卫星。

问:再平衡应该多频繁
答:在考虑交易成本和税务时,很多投资者用“年度再平衡 + 合理带宽”能取得较好的风险–成本折衷;更高频意味着更高的交易与税务摩擦。

问:卫星选趋势/动量会不会遇到极端回撤
答:会。学术研究已记录动量的“崩塌”阶段,往往在恐慌后反弹时出现。可用波动缩放、限仓与与核心的分层配置来缓冲尾部。

问:怎么防止把收益输在执行上
答:用“实施偏差”框架衡量从决策到成交的价差与机会成本,定期复盘并优化下单路径与频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