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确认某个标的长期向上”时,最容易落地、且行为友好的做法是:用简单的人工定投(固定周期、固定金额)作为基准,再在此之上叠加两层量化增强:
1)趋势过滤(如价格位于200日均线上方,或12个月时序动量为正时才执行当期定投);2)波动率目标(在波动高企时自动缩小当期购入、在波动回落时适度放大),以提升回撤体验与资金使用效率。趋势过滤与时序动量在长期学术研究与多资产市场中有扎实证据支持,在加密资产上也有近期研究显示时序动量显著存在。
至于为何不是“一次性全买入”?传统市场的大量研究与机构报告显示:从期望收益角度看,一次性投入(LSI)长期中位数更优,但定投(DCA)更平滑心理体验、降低择时风险,适合资金分批到位或对短期波动敏感的投资者。你可以把“定投”理解为“把同样的风险在时间上摊开”。
一、什么时候可以判定“长期上涨趋势”?
- 价格位于200日简单移动均线(SMA200)之上,且维持若干交易日(如≥20个交易日)
SMA200 是跨市场常用的长周期趋势过滤器,能在噪音中平滑价格路径;机构与量化研究常将其作为“只在上升周期开仓/加仓”的准入条件之一。 - 12个月时序动量(Time-Series Momentum,TSMOM)为正
TSMOM 的经典结论是:“资产过去1–12个月的收益为正时,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为正的概率提升”;这是“趋势随势”的学术表述,已在期货、外汇、债券、商品与股票指数等多类资产中被反复验证。 - 在加密市场的外推证据
近年的加密研究(含体量/成交量加权的TSMOM变体)发现:对加密资产使用时序动量信号,同样能得到统计显著的超额表现,支持“先有趋势,再顺势入场/加码”的做法。
小结:若价格长期站上SMA200,且12个月超额收益为正,可视为“趋势确认”,此时执行或加大当期定投的胜率更高;若跌回SMA200下方或12个月动量转负,则暂停或降频。
二、两条路径:人工定投 vs. 量化定投
1)人工定投(DCA)的基础SOP
适用人群:不想每天盯盘、资金逐步到位、希望弱化“择时焦虑”的投资者。
基础做法:
- 频率:每周或每两周一次(与工资发放节奏一致更易执行)。
- 金额:固定金额或收入固定比例(如净收入的10%)。
- 标的:以BTC/ETH为核心,若做多币篮,可控制在3–5个主流标的,避免过度分散与长尾流动性风险。
- 复盘频率:每月一次,核对成交费用与平均成本。
- 退出条件:若趋势破坏(如收盘价连续20日低于SMA200),暂停后续扣款,改为等待二次趋势确认再恢复。
为何选DCA:从长期统计看,一次性投入的中位数收益确实更高,但DCA能降低“买在短期高点”的心理与路径依赖风险,更贴近大多数人的行为边界。权威机构的研究指出:“定投本质上是把风险延后/摊开”,适合对短期波动敏感或手头资金分期到位的人群。
2)量化定投:在DCA之上做“两件小事”
a. 趋势过滤(只在“上行期”执行当期定投)
- 规则示例:当价格在SMA200上方且12个月收益为正则执行;否则当期跳过。
- 依据:时序动量/趋势跟随在长期样本与多资产中有效;均线过滤有助于避开大级别下行段。
b. 波动率目标(Volatility Targeting)
- 规则示例:以近30日年化波动率为基准,把“当期扣款金额”按目标波动(如年化10%)与“当前估计波动”之比做线性缩放;波动越高,当期买入越少,反之越多。
- 依据:波动率管理组合在传统市场中能显著提升夏普比与回撤特征;其思想是“高波动降风险、低波动提权重”,在动量/趋势策略上也常作为标配。
补充:也可尝试“价值平均”(Value Averaging,按“目标净值轨迹”动态调整当期投入),但VA会带来当期资金需求不确定、实现复杂度较高等问题,实务中应谨慎使用。
三、量化定投的参数模板(可直接落地)
- 趋势过滤
- 指标:SMA200 与 12个月超额收益(TSMOM)
- 条件:收盘价位于SMA200上方且过去12个月收益为正 → 执行当期扣款;否则跳过。
- 扣款频率与周期错位
- 频率:每周一次(周三/周四避开周末流动性与资金费结算拥挤时段)。
- 周期错位:若多币篮,每个标的错峰执行,减少同一时刻冲击成本。
- 波动率目标
- 估计:用近30日或60日的日度收益波动率年化作为“当前波动”,目标波动10%–15%。
- 计算:当期金额 = 基准金额 ×(目标波动/当前波动,限制在0.5×–1.5×区间)。
- 依据:波动管理提升风险调整收益的证据与原理。
- 再平衡与容忍带
- 若采用多币篮(如BTC:ETH=70:30),用“容忍带再平衡”:当实际权重偏离目标±20%(相对)时才触发再平衡,以减少交易频次与费用。该方法来源于财富管理实践与研究,常见建议区间即为±20%相对带。
- 费用与平台选择
- 交易费用:主流平台现货maker/taker常见起点约0.1%–0.2%,大资金或VIP可更低;低频定投宜选择费率更低、支持定期购买的渠道。
- 永续合约的资金费:若用杠杆或以U本位合约替代现货长期定投,需考虑资金费长时间“滴水穿石”的成本与正负切换风险,通常不建议用合约做“长期定投”的载体。
四、人工定投的“行为优势”与“收益现实”
- 行为优势:定投把“入场决策”改为“日历决策”,降低“怕买在短期高点”的心理负担。头部机构的研究结论是:就长期统计而言,一次性投入往往中位数更好,但定投对厌恶下行的人更友好。
- 收益现实:若你在牛市中后段才确认趋势,很可能一次性投入收益高于定投;但若随后遭遇回撤,定投的“时间摊薄”更能缓冲路径风险。此处没有“绝对正确”,应与自身风险承受、现金流节奏、心理边界匹配。
五、把“风险体验”写进定投:回撤预算与停买规则
- 账户级回撤预算:例如回撤超过10%进入“保守模式”(将定投金额×0.7),超过15%暂停定投、仅保留稳定币准备金,待趋势再确认后恢复。
- 趋势失效停买:收盘价连续20日位于SMA200下方或12个月收益转负,即暂停后续扣款。
- 再衡量周期:每月复盘一次,把止买/复买写成自动化脚本或提醒。趋势/动量的有效性来自长期统计,但也会在短期“失效”,因此要用规则统一处理。
六、样例方案:从“只会定投”到“能做量化定投”
情境A:单币人工定投(基准款)
- 标的:BTC
- 周期:每周三 20:00(本地时间)
- 金额:等额定投(例如每周固定X)
- 退出:若趋势破坏(SMA200下),暂停后续扣款
情境B:单币量化定投(趋势过滤+波动目标)
- 趋势过滤:SMA200 上方且近12个月收益为正才执行当期定投
- 波动目标:基准扣款金额按“10%/当前年化波动”缩放,限制在0.7×–1.3×
- 风险预算:若账户净值回撤≥12%,当期金额×0.5,≥18%暂停
- 依据:趋势/动量与波动率管理的长期证据。
情境C:双资产篮子(BTC 70%、ETH 30%)
- 定投错峰:BTC周三、ETH周四
- 再平衡:偏离目标权重±20%(相对)才动,触发后用TWAP在2小时内完成,以降低冲击成本与费用负担
- 依据:容忍带再平衡能减少无谓交易与税负摩擦。
情境D:增配/减配的“价值平均”变体(进阶慎用)
- 以目标净值轨迹为锚,若当期净值低于目标,则多投入;高于目标则少投或不投
- 注意:VA会提升每期现金需求的不确定性与实现复杂度,个人实操门槛更高。
七、费用、资金费与执行微观结构:该省的每一分都会复利
- 现货费率:常见maker/taker起点约0.1%–0.2%;对定投小单,撮合多以taker成交,关注费率阶梯与平台优惠;费用长期会显著侵蚀复利。
- 合约资金费:正资金费环境下,多头长期持有会被“滴水穿石”地侵蚀,不建议用永续合约做“长期定投”。
八、税务与合规提醒(概览)
不同法域对加密资产普遍按“财产/资本利得”框架处理,买卖转换均可能触发应税事件。请依据居住地法规合规申报,必要时咨询税务专业人士。
九、常见误区与排雷
- 确认了“长期向上”就永久不断加码
应当用趋势过滤与回撤预算来“停手”,避免在趋势破坏期“越跌越买”放大回撤。 - 用永续合约做“定投替代”
长期资金费会侵蚀净值,而且资金费方向会切换,易与定投“低频、长期”的初衷冲突。 - 多币篮过度分散
长尾币对流动性与黑天鹅更敏感,容忍带再平衡应以主流高流动性资产为主。 - 为了更“聪明”而过拟合
移动均线与TSMOM都属于“粗粒度、稳健”的过滤器;把规则做得越复杂,越可能拟合过去的偶然性。
十、落地清单(给人/给系统的勾选项)
- 选择标的与权重(单币或双币篮)
- 设定定投频率与金额(周更佳)
- 开启趋势过滤:SMA200与12个月收益判断
- 设置波动率目标:目标10%–15%,缩放当期扣款
- 设置容忍带再平衡:±20%相对带
- 明确停买与复买条件(趋势破坏/重启)
- 平台与费用核对(现货费率、出入金成本)
- 合规记录与税务留痕(导出流水、成本基)
参考与延伸阅读(部分)
- 传统市场趋势与动量的长期证据;波动率管理的原理与实证。
- 加密资产的时序动量研究与实证更新。
- 200日均线作为长周期过滤器的说明与实操。
- 定投与一次性投入:机构研究与行为视角。
- 再平衡容忍带(±20%)的研究与实践。
- 合约资金费的机制与长期成本。
FAQ
问:我已确认趋势向上,直接“一次性全买”是不是更好?
答:长期统计上,一次性投入的中位数回报更优,但路径风险也更高;若你更在意回撤体验、资金分批到位或担心短期波动,定投更贴合行为约束。折中方案是:先投入一部分“底仓”,余下用趋势过滤的定投逐步到位。
问:为什么要做“波动率目标”?
答:当波动异常放大时,以同样金额买入,承担的“单位风险”更高;把当期扣款与波动成反比,可使风险在时间上更均匀,学术上被证明能提升夏普比与下行控制。
问:价值平均(VA)是不是更优?
答:VA在理论上有吸引力,但会带来“当期资金需求不可控”和实现复杂度高的问题;普通投资者若非有强现金流与自动化能力,谨慎采用。